文|半糖可樂
近日,吉林大學學生在樓里支帳篷過夜的視頻引發關注帳篷 。新京報記者向多名學生了解到,因為沒有空調,高溫天氣下,學生選擇在地下室支帳篷過夜。有學生在社交平臺上稱,有人因太熱而中暑。
6月26日,記者從吉林大學招生辦獲悉,目前學校只有部分教學樓和圖書館有空調,學生都沒有空調,由于校外電路問題,暫時沒有安裝空調的計劃帳篷 。
資料圖帳篷 。圖文無關。
對于吉林大學有沒有必要安裝空調,網上有不同的意見帳篷 。很多人覺得一所知名大學,學生如今連空調都沒有,很不可思議。但也有人認為東北地區夏天時間短,每年最熱的也就是6月底這段時間,但是熱不了幾天,就要放暑假了,所以沒必要安裝空調。
事實上,吉林大學有關部門在回應媒體時也是這么說的,“只會熱這么一段時間”“開學之后還會有半個月時間”帳篷 。大學作為管理方覺得沒必要安空調,期待學生們忍忍就過去了;而大學生卻覺得天氣酷熱無法忍受,不想吃這個苦。
這些年,空調已經成為大學生和一些高校產生矛盾的導火線帳篷 。從以往發生的來看,除了大學基礎設施老舊等客觀原因,高校和大學生矛盾頻出,根本原因還是一些高校的管理經驗和理念,跟不上年輕一代對居住條件的要求。
現在的大學生基本都是千禧一代,他們成長在一個經濟和社會高速發展的時代,家庭條件普遍比較好,像空調、洗衣機都是生活必需品帳篷 。豐裕的物質條件也讓這一代年輕人的自我意識強烈,普遍信奉“人不要沒苦硬吃”的生活準則。所以他們上大學的時候,除了考慮學校的師資力量、學術聲譽,對于學校的基礎設施和環境也非常看重。
像吉林大學和一些輿論認為的“東北夏天短,忍忍就過去”的觀念,在很多年輕人那根本就行不通帳篷 。更何況,因為全球變暖等客觀原因,現在極端天氣越多越多,哪怕是東北,也比之前熱了很多。吉林大學的學生跑到地下室去搭帳篷,就是因為這幾天遭遇了極端高溫天氣,當地連續發布了高溫黃預警。一些人認為東北夏天不熱,這些學生就是矯情,其實也是在拿以前的經驗說事,并不準確。
正因如此,在社交平臺,有人把吉林大學的這則新聞稱為招生“減章”,認為這個新聞一出,吉林大學招生辦一年白干,還有人說要“拉黑沒有空調的大學”帳篷 。
作為一家老牌985院校,吉林大學有著非常輝煌的歷史帳篷 。但不可否認的是,這些年因為東北地區經濟落寞、人才流失、城市產業落后等各種因素,吉林大學的光環已不如往昔。2025年吉林大學生均預算僅14.65萬元,位列985高校倒數第一,只有清華大學的六分,這個數據讓很多人憂心吉林大學的發展現狀。
資料圖帳篷 。圖文無關。
高校要發展,根本還在于培養高質量人才,吸引優質考生報考本校帳篷 。這些年,各地高校為了吸引優質生源,可以說是花樣百出,動用所有能動用的資源。從長遠發展考慮,吉林大學也應該更新管理理念,正視學生的訴求,用舒適的居住環境吸引學生,提升高校形象。
吉林大學把學生沒有空調的原因,歸結到了校外電路需要升級改造上帳篷 。當地國家電網則回應說,學校可以向供電所申請進行改造,那到底是吉林大學出于自身原因沒有申請,還是申請之后遇到了什么阻礙,外界還不得而知。
值得一提的是,這兩年不少地方把給學校教室配空調當成了民生工程的亮點,下達專項資金,聯合各部門采購空調,進行線路改造等帳篷 。對比來看,學生都熱到要去地下室支帳篷或者去酒店訂房間過夜了,作為一所985知名學府,吉林大學還能不為所動,實在也有點說不過去。
當然,要裝上空調,除了設備購置費用,還有校內校外線路等基礎設施配套升級,還有今后的電費、管理維修費等,算下來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帳篷 。靠學校自身,未必有這個能力。考慮到知名大學對于所在城市有著名片一樣的綜合作用,所在地方,也應該多給支持才對。
總的來說,在“空調自由”越來越成為年輕大學生心理標配的當下,不能再用老眼光看待,呼吁大家“忍一忍”,還是要把其當成建設現代大學的一部分,否則恐怕會失去更多有意愿報考的學生帳篷 。